- 文字版
- 原貌版
历来太极拳家都非常重视腰脊的重要性,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论五字妙诀》中:“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用,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气往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耍拳论》中:劲由脊发,膂力无限。”《习拳歌》中:“腰脊中正顶劲领,气遍周身任督行。”等等。总之,腰脊(这里也指脊柱,腰部由5块腰椎,在体表腰为胯上肋下的部分)在太极拳中非常重要。这里提出了“腰脊中正”的要求,而有的太极拳学派要求“塌腰翻(泛)臀”,使腰椎内收下沉,向下塌住劲,臀部向后翻起。其结果是人为的增大了腰椎前凸,很不利于脊柱的健康。这两种不同的形态,“腰脊中正”更符合生理结构,武技力学及自然规律。
脊柱的生理状态
脊柱,(俗称脊骨或脊梁骨)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及骶尾椎组成。成年人的脊柱,从侧面看,从上而下呈“s”形的弯曲状态,分别为颈前凸,胸后凸,腰前凸和骶后凸。此前凸是后天形成的,初生婴儿脊柱并无颈前凸和腰前凸。直立行走后,长年累月使脊柱负重,在没有其它骨骼附加支撑的颈椎、腰椎部位形成前凸。进而发现,颈部和腰部是疾病的多发部位。如颈椎和腰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等颈肩腰腿痛病症。颈部和腰部发病人数之多,使医院已经形成专科。这些疾病的根源,绝大多数是后天形成的脊柱前凸造成的。前凸使脊椎关节间隙不均,受力不匀。加之违背自然的后天不良行为的不断增加,成年后机体开始退变。致使常有颈椎、腰椎及相应疾病发生。但脊柱的弯曲并不稳定,可以改变。例如,和式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胯裹臀。使脊椎前凸减小或消失,回归先天的自然状态。符合太极拳以后天之法,引先天之形气的法则。
腰脊中正在健身方面的作用
拳论说:“脊骨要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表明腰脊中正有利于气血的畅通。脊柱是脊髓神经所在部位,是中医所说督脉通行的部位,督脉下起骶骨尾部中央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颈部背面的大椎穴。而腧穴也都在背部,腧穴是人身气血的总汇,脏腑精气由腧穴而相互贯通。太极拳对脊柱的正确锻炼能促使经络气血畅通,增强体质。腰部只有五块腰椎及肌肉支撑,在人体结构上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人体站立和劳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旋转应力。加上成年后椎间盘发生退变,弹性降低。一旦腰部活动范围过大,或负荷增大时。极易造成椎间盘纤维环受到挤压而破裂。刺激与压迫相应部位的神经,引起腰腿痛及一系列症状。因此腰脊正直,使椎体关节间隙均匀,受力均衡。并能使上部所受重力迅速下传,不使腰部受力过重,而对腰椎产生冲击。从而避免腰部受到损伤和通过脊椎对大脑产生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