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李思源(回族)2012年
作者李思源及李思源歇步推掌照片
鲁南黑虎查拳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鲁南黑虎查拳自1910年萧羲之老师开始传播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他是根据流传在鲁南、苏北的地方查拳与少林寺的虎拳相融合,编创出来的一门独具特色的查拳,具有“动作古朴、式如汤瓶、刚柔相济、高低起伏”的特点,现在临沂市兰山区十路鲁南黑虎查拳的演练,动作古朴、架式圆润,充分体现了鲁南黑虎查拳的特色性、价值性,还原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至今仍保留着萧羲之老师教授时的原始风貌。被武术界誉为“查拳三宝”之一的十路埋伏捶对打,珍贵异常,查拳师不轻易传授,所以现在全国各地练习十路埋伏捶对打的人很少,大多数地方已失传,而鲁南黑虎查拳门的创始人萧羲之老师,把鲁南黑虎查拳中独有的风格特点以及技击精华充分的融入到十路埋伏捶对打中去,创出了一套独特的技击打法。现在鲁南黑虎查拳门的弟子们把它作为重点,勤修苦练,成为鲁南黑虎查拳的看家绝活。鲁南黑虎查拳整套体系包括:基本功、拳术、器械、对练、桩功、实战等近百个套路,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套路已经失传,所以现今保留下来的套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1年6月入选《临沂市第三批文化遗产名录》,黑虎查拳是目前我市唯一的一个武术项目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站立者李付华与师爷周朝增
李付华汤瓶势
李付华----稀有兵器月牙铲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素有“南拳北腿山东查”之说。后经数百年的传承与演变,逐渐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查拳三大流派,并在回族流传广泛。经传承人的口授和各种零星史料记载,鲁南黑虎查拳源于清朝末年,由萧羲之在少林虎拳的基础上结合鲁南地方查拳相互融合后发展演变而来。考究鲁南黑虎查拳应从回族查拳的发展史说起,据《回族武术初探》载: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我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应征东来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行至山东冠县附近病倒,为当地穆斯林医救。病愈后,查密尔无以为报,便把自己的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据清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篇》载:“沙亮,又名查密尔,查拳名家,回族,山东冠县人,自幼习武,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年轻时曾以“飞腿沙亮”名冠鲁西。大量史料证明,查拳萌发于山东的冠县,初盛于鲁西的聊城临清,后逐渐向全国各地传开,这已得到武术家、专家学者的肯定。据山东《体育志》载:乾隆年间,查拳已在冠县、任城逐渐形成三个不同的武术流派,冠县两派查拳的师承分别约在清雍正年间,任城一派的形成或许更早。至光绪年间,三派查拳才开始闻名流传,逐渐形成了冠县的张式、杨式查拳以及任城的李式查拳。
张式查拳是以冠县城外张伊庄的张其维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