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河北饶邑赵君佐尧,国术大家王宇僧之入室高足弟子也。宇僧向从余问字(学?〕于保阳(?〕,时聆其剧谈国术,理解高妙,盖与今世之言国术者特异。
近闻赵君欲本其师说,将有注解意拳旧谱之作。其必能藉以发挥,所学公诸(脱“于”字?〕世无疑也。兹先觅得其自序一通,为披露如左:
节本意拳旧谱自序
间尝读意拳旧谱,无所谓今之五拳十二形也。窃意(以?〕为,后人所加而合称之曰形意。其初,盖为迎合初学之心理,谓暂后而先形,犹之可也。继则原因武人之浅尝,但知余形而遗意;终且并所谓形者,亦渐失其意,而滋为弊。噫,其甚矣!即间有耗十余年而自强不息之功,或幸缘形得其意者,而究莫明其所以,无所挟以传之其徒。于是意拳之精义,数十年来湮没而不彰。滋(兹?)可痛也。
考意拳拳名,创始于南宋岳氏。据旧序云: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既纯粹,语亦明畅。王少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二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又云:“世有勇敢之士,未尝无兼人之力。及观其艺,并扣其学,手不应心,语不合道者何?不得真传故也。真传者,非近世捉(?)努(上奴下手〕拘打,封闭闪展,逞其跳跃,悦人耳目之谓。而其意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起落,进退,虚实,而其精妙而须六合。六合明,则智圆勇生,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足如太仓,浩渺如沧海,玄耀如三光,以此视近世,异(?〕乎不异〔?)乎?姬寿(?〕曰:"今之习武者,专论架式封闭等法,不知日间,潦〔左旁为目〕然在目,远可少用;若黑夜之中,伸手不见,如何用之?必令伤及自身,悔何及哉?惟刚大之气,养于平素〔此四字不可辨,而比较关键,有待高明赐教之〕,而忽发于一旦,依本心本性,直扑上去,逢左打左,逢右打右,不怕身大力勇者,一动而〔即败?〕也。”然则所谓应心合适(?〕,所谓八触六如,所谓本心本性,又岂徒一味炼形者,所能得其仿佛耶?
惟旧谱历经武人传钞,其文字之伪夺脱漏,次序之颠倒,几至无从校正。且原有语句,意多简奥,似当时作者不愿(原注:或亦作不能)尽情披露,以致后学浅识,莫名真谛,多所误解,失其本意,识者憾之。兹因择要节录,附以注解。间亦有义不能明而仍之者,姑阙疑以存其真,俟就有道而正焉。世有存得其真本者乎,尚勿过为秘惜,向即教之也。
深县侯序伦
例言
一、斯谱名岳武穆王拳谱,亦名意拳,又名六合拳,或称拳经,俗称老拳谱。
一、斯谱创自专制时代,对于技击不敢明言,故词多含浑(混?),今特将难解之句,一一注释,以公同好。倘有误解之处,尚望明达指正。
一、或谓斯谱系节录,有不完整之诮。盖斯本无印行本,俱是谱本。学者每将斯谱抄毕时,尚余白纸若干页,后见俚俗歌词等,一一继录于其上,嗣又被他人借抄者,不知拳理,乃满幅抄写,遂至以讹传讹,写了许多没用的话(此句突兀),殊为可笑。
佐尧赵银墀识
民国二十年二月十二日 即庚午年十二月廿六日录于津沽草庭并记
...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