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花拳绣腿,好看无用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外家拳 > 螳螂拳谱之递嬗考(上)
隐藏右侧

螳螂拳谱之递嬗考(上)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螳螂拳种产生于明末清初,在山东秘密演练。清乾隆二十七(1762)年,卢乡升霄道人首创了《罗汉行功短打全谱》,即乾隆本;嗣后,道光二十二(1842)年,《棍棒鞭全谱》出世,称道光本,是承续前谱写抄;另咸丰五(1855)年,卢乡弗遑道人据乾隆本增删编辑《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拳谱,称咸丰本,这三部清代螳螂拳谱,又是从莱阳一地所出,但遗憾的是乾隆本、咸丰本已亡佚。

    民国初年,河北沧县,出现一部据道光本和咸丰衍生本部分内容,并结合当地拳法,综合编辑而成的所谓“前七后九”等名称(这是无准确称谓)的一部螳螂拳谱,今称“沧县本”。三、四十年代,莱阳螳螂拳师崔寿山,结合自身承继的地方拳械,并采用咸丰衍生本等其他资料,编著一部《螳螂拳谱》,称“莱阳本”。

    然而拳谱的传递关系及歌诀字句讹误方面,至今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拟就近年有关拳谱资料,钩稽整理,略加考辨,以为引玉之砖。

    一、螳螂拳谱流变与传递关系

    (一)螳螂拳谱的历史过程。据资料证明莱阳既是孕育螳螂拳,亦是发展螳螂拳的地方,但初期流行不广。为了便于流传,出现了拳谱。乾隆本,这一部谱书,既是我国螳螂拳史上最早的一部拳谱写本,又是有清以来螳螂拳谱的创始;道光本,是承续前谱抄录;然而咸丰本却是据乾隆本增删而成的。这三部螳螂拳谱,是清代螳螂拳的“老三本”,但遗憾的是乾隆本、咸丰本都已亡佚,当今所流传的所谓咸丰本,其实是衍生本,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却产生了很多讹误。

    存世的螳螂拳谱,除道光本以外,咸丰衍生本及民初的沧县本,以及三、四十年代的莱阳本,不下三十余部(指建国前传抄的)。主要是清咸丰以后的“新三本”(含咸丰衍生本),往前只有一部道光本。近年来有人把咸丰衍生本当作乾隆本,进而又鉴定为清代前的拳谱。其实是混淆了乾隆本有一篇自序,与咸丰本又增加一篇卢乡弗遑道人自己序文的关系,岂不知有两篇序文的拳谱,既是咸丰本,亦是今所见的咸丰衍生本的事实。乾隆本拳谱传世不久,便遭咸丰朝的太平天国运动,逐引起社会动荡不止,内乱不息,首部乾隆本便于咸丰五年,被咸丰本利用之后而亡佚。然而,后来咸丰本亦遭兵燹灾殃而佚,当今所经见的,都是咸丰衍生本,其内容卷次均有错乱,两篇序内容及人名任意篡改。从整个武学遗产来看,此谱既有继承亦有发展。乾隆本,虽因原书亡佚,但从道光和咸丰本中,仍然可供研究及“钩沉”资料颇多,可以窥见它对我国武术史研究发展的一些贡献。总之,在现存的螳螂拳谱中,已不见乾隆本的原本(貌)。

    早期拳谱内容忠实于事实,这些用文字记录的技法最初都秘不示人,拳师们为了想得到学徒们的信任,为了干禄,自然就会在说明(序文)中夸大技法的效力和价值。而依据前人传授的技艺写下来,算是获得的拳谱秘籍,这便是所谓武术家言。成为拳谱,在社会上逐步传抄流传开来,而有拳师们常挟这些秘籍以自重,其私密技法,其实是遵循着技法规律的再现,拳谱的这些特点成为民间传统武术的基本特点,外行人当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