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揭开李亦畲《太极拳谱》的神秘面纱(3)
隐藏右侧

揭开李亦畲《太极拳谱》的神秘面纱(3)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十五、“自藏本”中还收录一篇拳论,名《武禹襄母舅太极拳四字不传秘诀》,全文如下:

    “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这是作者对打手技术的高度概括,浓缩成四个字“敷、盖、对、吞”。

    十六、“自藏本”中另收录李亦畲先生的一篇《打手法》,全文如下:

    “两人对立,做双搭手(即左手咬腕,右手扶肘,或右手咬腕,左手扶肘)。搭手之足(左手搭手则左足,右手搭手即右足)在前,一进一退(进者先进前足,退者先退后足)至末步(即第三步),退者收前足成虚步,进者跟后足成跟步。搭手时,搭腕之手不动,扶肘之手由上而换,如此进退搭换,循环不已。练发劲时,一般皆在应退而不退时作准备。练熟后,前进、后退都可化发。进用按挤,退用拥捋。”

    这是武禹襄,或者杨禄禅与武禹襄在定步推手基础上,根据实战中步法灵活多变的需要而研创出来的进、退各三步半的活步推手法,由李亦畲记述下来。

    下面对“老三本”作简要分析,拳谱中所录拳论有三点值得关注与研究:

    第一点,这三本拳谱的辑录者李亦畲是位有功名的儒生,又精于中医学,治学严谨,自不待言。所以说,他整理的拳谱绝不会漫无目的随意拼凑,没有章法地任意堆砌。一定是思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且看“郝和本”中的十四篇拳论,很明显是以《太极拳小序》为分水岭。上部分为非李亦畲作品,计10篇,其余为李亦畲拳论。李公的这一部分论述后人不存在争议,故而不作分析。重点解读第一部分,从表象上看,该部分出现两位作者的姓名:王宗岳、武禹襄。“王宗岳”出现在拳谱首篇拳论的题目中――《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其后七篇皆未署名,但是,请注意:在第八篇,即《打手要言》末尾清清楚楚注明:

    “禹襄武氏并识”

    意思表达的已经非常明确了,即武禹襄一并记录的心得体会。再者说,本文之后,该页留白,这就更清楚地表明:以上七篇拳论的作者就是武公禹襄。但是,很遗憾,事实的发展远没有这么简单。数十年后,这其中的一些拳论被后人随意更改了作者姓名,或是王宗岳、或为张三丰……还有人做得更离谱,将一篇武禹襄《打手要言》肢解为若干篇,并分别标题、分别冠名,变成了“王宗岳”的作品。更有甚者,连同《十三势》等文莫名其妙地扣上“张三丰”的光环,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笔者分析,后人之所以会这样做,应该出于以下三种原因:

    (一)不知拳论原始出处,对“老三本”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二)盲目崇拜所致,冠名“王宗岳”、“张三丰’,等,以示其珍贵或者所谓的源远流长;

    (三)出于家派观念的一己之私,为自家脸上涂脂抹粉。

    再就该部分的篇章结构设置来看,《王论》与其余篇目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王论》标题中出现一个名字――_王宗岳”。而且呢,题目以“太极拳’,冠名。这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