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明劲
练之总以规矩,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明劲者,即拳术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炼精化气,易骨经之道。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气血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嗅,虚实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此掌法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易变化,人之一身,与天地道理相合,身体虚弱,岂不能易乎,故更易之道,弱者易为强,柔者易为刚,悖者易为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之气质,以复其初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矩锻炼,练之于六阳纯金,刚健之至,即拳术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术中明之功尽,易骨经之劲全,炼精化气之功毕矣。
二、暗劲
练之神所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暗劲者,拳术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劲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炼气化神,易筋经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浴也。拳术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中有缩力),其意如拨树拨钢练两手前后用力,左手往前推,右棉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前拉,其意如撕丝棉,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再如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掼,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用练连环掌法包裹劲也。
拳经云:裹者如包裹之物不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推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跟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以用力之劲,如同两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采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足蹬,是后脚马有迹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则有声,暗劲则无声耳。
阳火原来自下生,阴符上降落黄庭。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炼形。
阳火阴符之理,即拳术明劲暗劲也。阳火,拳中之明劲。运用阴符者,是拳术中之暗劲也。进阴火者阴中返阳,进其刚健之德所以先天也。运用阴符者,阳中用阴运其柔顺之德,所以养先天也。进阳火必进至于六阳纯金刚健之至,方为阳火之功,尽拳术中明劲中正之至也。阳火阴符功力俱到,刚柔相济,相当健顺兼全阴阳中有阴阳一气。浑然天理,圆陀陀气无缺也,光灼灼神气足矣,净倮倮无杂气也,赤洒洒气无拘也,圣胎完成一粒金丹,金丹宝珠悬于太虚,空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