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浙江 王志远
(接上期))
【正文】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校勘】
【姚本】作“左实则左虚,右重则右轻。”
【图本】作“左重则左必轻,右重则右必轻。”
【诠释】
此处之“重”者,指“实”也,虚实之实。非填实之谓重也。
实者充也。惟实至虚生;实者真也,返归浑朴,培固本元;实者有也,有者始也,始极而终,终始随也;实者动也,动而生机,神活机变,分阴阳也。
虚者空也,惟空始能容,惟虚始能生实;虚者伪也,伪能隐藏,虚笼诈诱,机关转矣;虚者无也,无者终也,终而含始,往复始终;虚者静也,虚极静笃,返璞归真,合太极也。
杳者,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是也。虚之与杳,皆虚无之义,虚无飘渺,变幻无穷,神化莫测,难以捉摸之谓。
虚实者,变化之消息,转换之机枢,谋略之法则,胜负之拳权,太极之本然。王宗岳《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意”。杨公澄甫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陈鑫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董公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说:“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牛连元转授之杨氏九诀·虚实诀》歌曰:“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又拳谚云:“虚实刚柔之谓拳”。
由此可见虚实范畴的体现,就是太极拳经拳术的基本点,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有技巧乃可言拳术,倘虚实不分,则成孤阴独阳,无生长变化可言,更无能变技巧之术。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不谙虚实,即不明阴阳,即不懂动静,即不明刚柔,即不懂劲,就等于不懂太极拳。
因太极拳着着势势皆循圆运动,故动静不同时,阴阳常变换,虚实无定位,阳即是阴,阴即是阳;实即是虚,虚即是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阴阳相贯,虚实相涵,如环无端,此即所谓“无处不太极,无处不虚实”。其人身之小天地呈上下、前后、左右、横竖立体空间之虚实。形神、姿势、动作、用意、呼吸、运劲都有虚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太极拳运动就是虚实运动。在拳中的反映就是动者为阳为实,静者为阴为虚;出手为阳为实,收手为阴为虚;进步为阳为实,退步为阴为虚;刚劲为阳为实,蓄劲为阴为虚;黏劲为阳为实,走劲为阴为虚;手足关节之伸为阳为实,屈为阴为虚;开为阳为实,合为阴为虚;呼为阳为实,吸为阴为虚;身躯之仰为阳为实,俯为阴为虚;升为阳为实,降为阴为虚。凡此种种,可以类推。而参与运动之人体,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五脏六腑九窍三百六十节,究之周身,无一处不分虚实,虚中、实中仍可再分虚实。功夫越深,能分虚实之部位越多,能分之虚实越细,无穷无尽。此即拳论所谓“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太极拳学是一门偏于实践性的学科,阴阳虚实分明之境界,是功夫修炼阶及一定阶段之必然产物,非笔墨所能尽言。正如董公英杰《太极拳释义》中所言:“练拳与对敌,总不离一虚一实。虚能实,实又能虚,人不知我,妙在其中矣。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马步有虚实,肩肘掌指有虚实,身形转换变化亦含虚实,虚实分清,自然运用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