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崔仲三
四十五、转身双摆莲
在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此式动作名称中, “连”与“莲”通用,一为延续不断、连接和顺的寓意,另一为此式动作犹如风摆莲花般的象形比喻。动作的连续和顺、快速度的大回转和摆腿是本式动作的特点。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转身双摆莲是唯一的一组大幅度转身、运动速度相对较快的动作组合,对腰腿功夫的要求较高。从整体动作过程来看是向右后转身360度,在具体动作过程中,分解动作1、2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从退步跨虎的定式到本式分解动作2,身体转动的方向应为退步跨虎定式的左后侧方45度,也就是身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了230度左右,左脚跟的落点以此方向为宜。在身体转动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身法的正确,保持尾间中正,身体沿纵轴方向旋转,在运行中注意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通过以上方法加强了身体重心的稳固性。练拳中只有身躯中正,才能达到敏捷中求稳定的目标。身体右转,身体的重心要微移于左腿,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拧转,这样方能轻灵自如。以腰转为轴,带动双臂同时向体前圈合,左掌于内,右掌于外,双虎口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意贯双掌虎口,该劲为拿劲。拿劲就是控制对方的腕、肘、肩等部位,以防止对方化脱。同时,要注意步法、身法及动作方向的配合,上下动作要相随相合。身体外形要达到立身中正、松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沉髋、双臂撑圆的要求。该动作身体继续向右后的转体幅度很大,运动速度相对也较快,因此随身体的继续右转,左脚可顺势蹬地,身体沿纵轴而动,左脚提起于右脚前落地。双臂保持上式动作外形,就是为了在旋转时保持身体重心不受干扰。腰髋的松沉也是为了重心的稳固。
动作3是整体动作启、承、转、合的衔接点,腰髋的转动带动左脚的内扣,同时右脚点地成虚步要与右学的前抹动作协调完成。腰髋为顺势,身形要达到尾闾中正、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沉髋、双臂撑圆。动作外形不可起伏。此时要意贯左掌、左臂内侧,为化劲;意贯右掌及右前臂外侧为抹劲;肩背舒松,双肘关节要具有撑劲。
腰髋的转动使得身体继续右转,左脚内扣,重心左移,右脚点地成虚步,双掌一引化、一抹掌,把整体旋转动作完成。摆莲脚时,要提顶吊裆,身体沿纵轴方向向上提拔,左支撑腿可微向上顶起,同时以腰的转动带动右脚自左向右以扇形向外摆动,力达右脚背外侧,为横摆劲。动作如张开扇面,双掌同时自右向左顺序拍击脚面。不可将此动作做成向右踢腿,也不可为了击拍脚面而弯腰俯身,失去中正安舒之意。要如拳谚所云:“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四十六、弯弓射虎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弯弓射虎是唯一的一组弓步方向与双拳的动作方向在两个不同的隅向的动作。如前面所描述的玉女穿梭的动作,虽然弓步的方向全是隅向,但双掌的动作方向都为顺势顺向。
弯弓射虎上下动作方向的不同,不仅加强了身体转动的幅度,同时也强调了腰为主宰,以腰的力量加强了双拳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