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谢远基
技击是八卦掌的本质属性,研究八卦掌技击的特点,对提高八卦掌技击水平,充分促进八卦掌的发展,宏扬中华武术,意义深远。
一、技击是八卦掌的本质属性
八卦掌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武术的一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是一种以行步走转与掌法变换结合,强调内劲发力的武功,又称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掌。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中的八卦图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技击是八卦掌的本质属性,是其灵魂。这是因为:
其一,从历史而言,八卦掌是因为技击需要而产生的。自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1797-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造本掌以来,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之所以一代一代的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繁衍出尹派、梁派、程派、张派、史派及其他流派的八卦掌,不是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而是因为其本身自有的内在动力,即技击功能。从八卦掌产生的那一天起,董海川、尹福、程廷华、宫宝田、刘凤春、孙禄堂等等,一代又一代的武术大家,就对它的技击内含进行着不懈地追求、寻觅、研究,从而推动八卦掌不断地向前发展。
其二,武术是应用于战场上搏杀的工具,八卦掌也不例外,每招每式都蕴含着技击的涵义。尹派、梁派、程派、张派、史派等传统八卦掌,不管八卦掌套路中招式多少,技击性都是套路中每一个动作的灵魂,只有符合技击概念的动作,才是正确的套路动作。失去了技击性,非但谈不上八卦掌功夫,也谈不上套路动作的造型美。
其三,当前武术界都认为,判断是八卦掌真正符合传统规范的标准,就是动作是否有技击含义。
二、八卦掌技击的主要特色
(一)从战力上看,八卦掌技击具有内外合劲性。
八卦掌的技击战力,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比其他武术更加强调做到“内三合”和“外三合”高度统一,讲求的是身体系统整体发劲。正如八卦宗师云:“软中求硬好,缩小绵软巧,要讲九节劲,言明得知晓。掌拳肘和腕,肩腰胯膝脚,手眼身法步,此是武艺招。周身要整劲,慢慢往里找,左右变化广,动时赛猴猫。旋转带健步,站住泰山牢,蚊虫不能落,轻时如鹅毛。学会八卦掌,比人招法高。“
“外三合”指的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肢体外表的要求,其运用要以腰为主宰,上与两肩两膊相系,下与两腿两胯相随,上中下三节相适应。其锻炼目的是全身协调配合发出整力,“一动无有不动,所修炼的是明劲即外劲。
“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锻炼的是意念和内气的整合,一触即发,“意气君来骨肉臣”,其所修炼的是暗劲即内劲。人体的一切运动和一切形式的发劲,都是筋骨运转和肌肉收缩的结果,是在神经系统(意念)的支配下由多个或多组筋骨运转和肌肉收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正如宗师云:“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使。”八卦掌整体劲的发放就是内劲和外劲有机结合的结果,是以内劲为主导,牵动关节、骨骼产生人体各部位间的相对运动。由于各环节的相对运动作用于地面或其他对象,而获得外界环境给予的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