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通背拳以“拧身合膀,斜身跃步难敌防,童子翻身一溜香”而享誉武林。淄博市通背拳的渊源和传授以口传为主,文字记载很少,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期,为姓白猿,名士口,字衣三者所传,属长拳之列,在宋初年间由后周将领韩通传入嵩山少林寺,历经数代名家的精心习练,明末清初从河北旧州少林寺由光亮法师传于民间。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王朝灭亡后,京城万仙洞三圣镖局尹海滨、尹海圣、尹海泉等人来到山东淄川大荒地以传授通背拳术为生。学艺时有沈宜之、刘敦先、肖玉祥等人。沈宜之,1917年生于淄川,8岁时拜在尹海滨先师门下,苦练通背拳术、器械,深得先师真传。艺成后,先到罗村,后到章丘埠村煤矿等地代师教徒。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淄博市武协副主席,国家二级武术裁判。一生授艺课徒,致力于发扬通背拳术。慕名投门习武的学生北至牡丹江,东至胶东莱州、济南、博山、淄川等地,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本文作者之一的沈祥平自幼随祖父沈宜之习武,近年来,通过走师访友,发现自己所学的通背拳与别派差别较大,故愿将所学与广大武友交流。抹袖手是淄博市通背拳连环手其中的一手,现整理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抹袖手口诀
抹袖开合肺量添,腰灵肩活式要圆;磕挡擒腕直踏掌,紧跟一步透骨拳。
抹袖手动作图解
第一式起势虚步开门式:
1、面向南方并步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体和两腿松挺,提肛吊顶,下颌微收,舌舔上腭,气沉丹田。2、双掌从腹前上起,然后经左侧向前方抡出,右掌在前,掌指向前,掌心向左;左掌附在右腋下,掌心向右。同时,右脚前出,脚尖点地成虚步开门式定式(见图1)。
本式精要:引内劲而不露于形,虚步沉稳,姿势舒展大方,沉档,竖腰,展腕,舒指。
第二式抹袖:
承上式,左手从腋下下抽再向上插出至右肩尖,手心向右。同时,右手变採手下砍至左小腹下方,掌心斜向上。同时,左手沿右臂向身体左侧抹下,掌心向后(见图2)。
第三式右弓步插掌:
承上式,上右步,右手,成右弓箭步,右掌向前击出与眉相齐,掌心向下,掌指指向对手天突穴。左手变拳,收回腰间(见图3)。
本式精要:弓箭步前腿膝与足尖垂直,大腿与地面平行,足尖内扣。后腿绷膝,全腿伸长拉直,以足跟、掌、尖着地成一力点。下颌微收,目视右掌,聚精会神。
第四式马步磕挡:
承上式,上左步,转身(面向西),左手在身前屈肘,拳心向内,向右磕挡,右手变拳,收回腰间(见图4)。
本式精要:马步桩是锻炼内劲的主要桩法,足尖内扣,膝与足尖成直线,膝不超尖,大腿外绷,阳梭与昆仑成直线,胯与膝成平行线。
第五式右弓步插掌:
承上式,向左转身,上右步成右弓箭步,右掌向前击出与眉相齐,掌心向下,掌指指向对手天突穴。左手变拳,收回腰间(见图5)。本式精要参见第三式。
第六式左弓步插掌:
承上式,向右转身,上左步成左弓箭步,左掌向前击出与眉相齐,掌心向下,掌指指向对手天突穴。右手变拳,收回腰间(见图6)。本武精要参见第三式。
第七式透骨拳:
承上式,重心前移,提右腿向前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