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在道教。”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指出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规模庞大、内容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以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众多学说构成的。这些精妙的古文化来源于涓涓溪水的上古,从有图腾记载开始,上古的先祖们从实践中观察天体的运行,从而产生了星象学而知道天文,观察自然界周而复始的变化而产生阴阳五行,观察自身身体的现象产生了经络学,观察自然界其他物种的习性及规律而产生仿生学,所有这些古文化的产生,都充分说明上古先民在不断学习自然、应用于自然、尽可能的掌握自然……然而,所有这些上古绝学,都是为了生存。生存这个当今被称为养生的词汇,对于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课题,而在远古时期就更是一个时刻必须面对的难题。为了更好地生存,先人们不断地探索,追求更完美、更实效的方法。从原始无意识被动的“大舞”,到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练形”;从单一的灵动,到主动地模仿自然界的各种生灵,先人们跨越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黄帝内经》开篇就论述了上古先人们的养生保健方法。经云:‘“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段著名的记述,十分清晰地记录了上古先民采用的养生方法,就是独立于天地之间,把握住阴阳的变化,保持全身肌肉犹如一体的站桩功境。这种养生的方法在武当太乙内功文化中,比比皆是。诸如武当太乙“罗汉醉酒图”中的“罗汉抱腹桩”,要求两脚踏着大地,身体屹立在天地之间,双手合抱小腹下,行吐纳、观想等内功心法。虽然从功法名称上带有后来佛教的影响(功法名称应该是为后期传承者所改或所加),但从其功法本身的特性看,其朴实无华简单实用的功法,明显带有先秦上古时期的痕迹。这些功法,从桩架结构到行气方法等内在意识的运用,都可以佐证《黄帝内经·上古天真》的论证。有关这些文化的现象,还可以从远古的“图腾”上窥见其身影。
1975年,青海乐都地区出土的文物双耳彩陶上有一彩绘浮雕人像。塑像二目微闭,口张大近圆形,腹部隆起,双脚平放略比肩宽,下肢弯曲呈蹲裆式,双手张开置腹部两侧。就人物的动态而言,二目垂帘状似凝视守神,圆张之口似气功吐气过程发“呵”声,显然是在进行呼吸精气。双手的姿势和蹲裆式的架子则表现出站桩功气沉丹田的神态。这个彩绘浮雕的形态与武当太乙内功文化《罗汉抱腹桩》的桩架结构完全相同,直接证实了《黄帝内经》中有关上古真人养生的论述。同时也表明,武当太乙内功文化的“呼吸精气,吐故纳新,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内修思想,早在四五千年前黄帝时期的马厂文化时代就已经较为完备。
在先秦诸贤中,最著名的养生家非彭祖莫属。《庄子·刻意》中记载:“吹啕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在众多的史料中都记载上古时期的养生家——彭祖,在修炼界看来,彭祖不仅是有记载以来,中国传统养生术的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