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术的击法有四种,一般称为四击,即踢、打、摔、拿。擒拿是四击中的一种方法。
擒拿,即通过拿法将对方擒住,擒和拿是不能脱离的,但在某种场合下,只用拿法,是拿其一点制其全身,反其关节,伤其筋骨。按照人的生理构造特点,各关节的生长发展带有一定的规律特点,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各关节的旋转、伸展也有一定的方向和限度,若超过限度就会扭伤,包括抓拿对方筋肉空隙的拿筋法和捏拿对方穴位的拿穴法。
例如颈部,由左或向右最大只能转90度,要转一百几十度是不可能的,但用上拿法硬使头部转一百几十度,颈部关节则必为扭伤,被拿者为了不受伤,随拿法方向进行自我保护性的转体,因转体被惯力摔倒而被擒住。这就是使关节超过生理限度的拿法,深潜着对抗技击涵意,所以采用擒拿方法必须从根本学起和练习。欲拿骨,须知关节活动的限度和影响肌肉发力的关节角度。欲拿筋,须知筋肉的结构。欲拿穴,须知经络走向和穴位位置。历代拳家
在练习和运用擒拿法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传承着认识人体结构的知识。在中国古代油于受礼教束缚,解剖尸体虽早有记载,但甚微,几乎没有以解剖运动器官(骨、关节及肌肉)来认识其功能的。当擒拿法发展至明代,出现了增长擒拿的鹰爪王(姓王)、唐养吾等名手时,各拳家结合已有的人体结构认识不断完善并总结出三十六破、七十二拿等。现今随着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解剖学的发展,擒拿法地技术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
擒拿术的种类繁多,总的说来有三十六破七十二拿,也有六把总拿三把金丝之说。但细研究起来不只是七十二拿。不管有多少种,在具体动作上都是大同小异。有的方法用劲不同,但总的都不脱离拿法的基本动作。
“擒”与“拿”二字并用互交生效,从训练角度来用必分二节,擒是擒,拿是拿,通过拿法将对方擒住,有时也是直接用拿法将对方擒住。总之擒中包括拿意,拿中包括擒意。有擒为大拿,缠为小拿之说。最后把人擒捕还必须依靠客观工具才能生效。
根据方法不同,拿法可分为大拿和小拿,大拿可伤其筋骨以致性命,小拿虽有伤筋动骨之处,但并不是什么重要所在。大拿包括主要关节及咽喉要穴,小拿包括各种缠腕断指、破抓逮拿之类。
善拿者说:“百巧百能无力不行。”可见拿法是需要力量的。有些先辈们以“一用法、二加力”来取胜。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提到山东李半天之腿。千跃张之跌、鹰爪王之拿法、张百敬之打法,皆是硬力过人的功夫,各练其特点、独招。练拿法要多练手指力量及手掌握内之力,也须练习巧力,即巧拿。使用拿法必谈巧、力并行。如光有力量没有巧的方法是不能将对方擒住的。当然,在练巧拿时也必须随之训练力量,使其拿法更有效果,有了力量再结合拿法的巧,方可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巧拿的规律就是掌握方法后,在实用中,借对方的惯力来使用拿法,即引出对方力量进行顺势利拿,必须做到填、化、随、撞几个字,还要有准确、严格、狠劲等基本要领,在快、活上使对方措手不及,等对方发觉已成事实。巧拿包括吊、提、顶、缠等。
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