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知识分子”和“中国武术”都是现代名词。本文为了叙述的方便,对涉及到的古代的一些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学者,都作为知识分子对待。在中国古代对武术的称谓也是不一样的。本文认为,拳术、功夫、武艺、技击等,不过是中国武术早期的名称而已,为叙述的方便,将之通称为中国武术。
提起知识分子,人们往往在外观形象上将之与赳赳武夫相比较,相对立。其实这是不对的。所谓知识分子,是指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通俗地讲,就是有学问的人。这些人并不都是白面书生,弱不禁风。相反,从古到今,在知识分子队伍中不泛武林高手。他们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在武术理论的初创过程中,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一、爱武习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
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知识分子习武的很多,而且相当一部分武学造诣很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大知识分子。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教学的内容有诗、书、礼、乐、易、春秋,还有御和射。御就是驾车,射就是射箭。在以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古代,孔子强调御和射,可见孔子教育内容在当时的先进性。孔子的学说影响至今,远播海内外,文武兼备这种思想,这种传统,不能不影响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武林中的大手笔往往又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成就杰出的大知识分子。三国时期,魏国的创立者曹丕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他开了七言诗的先河,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同时,他又是一个造诣颇深的武术家。五岁时,其父曹操就教他习射;八岁时,就能骑马射箭。他的骑术和射术很高,能骑马左右射,又能项发口纵,弓不虚弯,所中必穿。曹丕更擅长击剑,曾拜当时的大击剑家史阿学习剑法,得到东汉击剑家王越的真传。一次,曹丕同奋勇将军高乐侯邓展论剑,酒酣耳热时,二人以甘蔗代剑,比试剑技,曹丕三次击中邓展手臂。邓展通晓各种兵器,能空手敌白刃,曾给班固的《汉书》作注释,也是个文武全才。他不服,再试,又被击中前额。可见曹丕武功之高超。无独有偶,清代,我国著名的理学家颜习斋游学河南,特意去拜访名震南北的商水大侠李木天。李木天见颜习斋这样一个大学者腰间佩一把短刀,挺奇怪,并指导了一番,说:你如果愿意学习这门技术,就要先学拳法,拳法是武艺之本。当酒酣之时,李木天解衣为颜习斋演练诸家拳法,果然大侠名不虚传。这时颜习斋才说话:你达到了这种水平,我可以与你一试了。于是折竹枝为刀,两人过招。没几回合,就击中李木天的手腕。李木天大惊,没想到颜习斋的技术怎么这么高。第二天,李木天命他的三个儿子都拜颜习斋为师,从他游学而去。颜习斋一生主张文武并重,他应聘主持漳南书院,在经史课目之外,特设立“武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