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三尖對照
>功夫频道>武术相关 > 武术文化 > 武术人品《三国》——吕布不使戟
隐藏右侧

武术人品《三国》——吕布不使戟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提到吕布,人们就会联想起方天画戟。在人们的印象中,方天画戟仿佛和吕布长在一起,血肉不可分离了。无奈,历史上的吕布却不使戟。虽然辕门射戟一事在《三国志》里有记载,但作者陈寿并没有说吕布射的是他自己的戟。从冷兵器的发展历史我们得知,三国时期长戟和长矛是军中最普遍的长兵刃,从将领到士兵差不多有一半的人手里握着那种长柄大戟,吕布可以随便一指身边的什么人,命他把手里的长戟戳到大门口。

    吕布倒是有一只戟,不过不是长戟。譬如《三国志》里说,有一次谋士陈登惹吕布发怒,吕布“拔戟斫几”(拔出戟劈砍小桌)。无疑,佩带在身上可供随时拔出的戟,不可能很长,只会是短柄戟。这种短戟在当时称为“手戟”,功能跟佩刀、佩剑相同,不是战场上的主打武器。手戟在三国时期被不少武将包括侠士插在背后或挂在腰间,《三国志》一书就反映了这一特点——陈寿其实是极不注重描写兵器的,但即便如此,他笔下也多次出现“手戟”一词。譬如,他写吕布有一次惹怒了董卓,董卓“拔手戟掷布”;还有孙策酣斗太史慈,陈寿也说孙策“擎得慈项上手戟”。至于看裴松之给《三国志》加的注,读者眼睛遭遇“手戟”两个字的次数就更多了。

    细究起来,别说吕布不使戟,他即便使戟,也不可能使《三国演义》说的那种非常漂亮的方天画戟。原因只有一个,三国时期的戟,既没“方天”也不“画”,样子很不好看,粗糙而且单调,不过是长尖旁边横出一小枝。大家看“卜”字,三国时期的戟就是“卜”这个样子。

    戟作为一种兵器,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它自打被制造出来以后,除了局部的革新大模样不曾改变过。戟的“卜”字形制,致使它运用起来不很称手。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你拿它当长矛使去直刺吧,它多出个横枝,你得为保持平衡分神费力;当你用戟的横枝去勾敌人的脖子或马头吧,你必须把戟横着或斜着抡扫,可两米好几长的家伙好抡吗?这很显然不方便。

    当时的士兵有怨气也只能埋怨更古的古人,质问古人是怎么想的,要造出这么不伦不类的玩意,以致它直刺不如长矛,勾挂不如长戈。问题是,古人发明出戟也是有道理的,比如商周那会儿,不是盛行战车这等重型的武器吗?两拨人站在战车上你扎我刺很有些现代坦克战的味道,战车不如骑兵灵活,假如你用两米长的镰刀去勾对方战车上的人,比勾骑在马上的人容易。巧了,商周时恰好有这种长把镰刀,它是我们熟知的“戈”(戈即从镰刀演化而来)。遗憾的是,戈能勾脖子砸脑袋,它却没有尖,不能扎人,想扎人得交给另一件武器——长矛来完成。后来时间流逝转到西周,冒出来一个说不好是聪明还是聪明得过了头的人,他有一创意:如果把矛和戈绑在一块,造出件“集扎和勾于一体”的多功能武器(即戟),那么,原先两个人协同作战才能干的活,岂不可以由一个人包办了?

    大家知道,这世上不管是什么东西,一旦功能多了,总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与其优点相伴而生。作为今人,我们虽然不好乱猜戟在战车时代暴露出怎样的缺陷,但我们知道的事实是,新兴的、多功能的戟,从来没有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