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弹腿拳种之一。属长拳类。是一种以屈伸性腿法为主,结合步法、手法编成的拳术。因其发腿疾速,劲道脆弹而得名。近代发展为一独立的拳系。故称之为“弹腿门”。又称“潭腿”。
此拳起源说一出于山东龙潭寺僧;一说为河南潭家沟潭某所创。弹腿盛行于清朝中后期,现今已作为专练腿功的基本练习套路 ,北派较多习用,其类型有六路、十路、十二路和弹腿对练(又称接潭腿)。计有查拳弹腿、六合弹腿、通臂弹腿、精武弹腿及新编长拳弹腿等多种,大多由教门弹腿衍化发展而来。传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近代弹腿名家李书文,王正谊、霍元甲、王子平等,皆为回族。弹腿的特点为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势正步稳,循之有序。手法有冲、推、劈、搂、穿、砍等;腿法有弹、蹬、踹、勾、箭弹等;手型、步型因拳种风格特点不同而各有侧重,一般均有拳、掌、勾与弓、马、仆、歇、虚。十路弹腿势低腿平(高于裆平),其序为:一路顺步、二路十字、三路劈砸、四路撑滑(插)、五路架打、六路连环、七路盖抹、八路碰锁、九路穿心、十路箭弹。
十二路弹腿势(稍)高腿低(高不过膝,又称“寸腿”)。其序为:一路冲捶、二路踢打、三路劈扎、四路撑剥(拨)、五路侧捶(踹)、六路单展、七路双展、八路墩(蹲)坐、九路碰锁、十路箭步(弹)、十一路趟腿、十二路横擂。弹腿是初学入艺的门径,亦是技艺升华的根基,古今拳家尤为重视。马凤图《十弹腿歌》:“十弹腿十路拳,古今武艺率本源。”拳谚云:“弹腿四只手,人怕鬼见愁。”关于屈伸性腿法,少林、查、花、洪(红)、炮等拳种均多采用,弹腿门(潭腿门)尤以此腿法为主。通备拳称“弹踢”,其踢法与其他拳种不同,要求小腿弹直后疾速收回,不可稍有停滞或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