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圣拳,又称文圣功、大五手、五手、五步架、长寿拳、杜家拳、神拳、五步神拳、离卦拳、无极道圣道圣拳,称“中华圣门”功夫,是中华武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明末清初由文圣拳祖师刘奉天与弟子郜云龙之文武功法结合,而创立的一部功夫高深的内家武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在中华武林中独树一帜,拳法寓儒、释、道、易、墨、兵、武、医、术等多种传统文化于一体,内含河络阴阳五行八卦之玄机,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该拳法博采众家武术之长,由道家静坐修炼养生之法与古代沙场征战中大刀、大枪、硬弓等架式和实战技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优秀拳法,其精神具泰山和黄河文化精髓,它以养生健身强身、修身养性为主,同时具有极强的实战威力。文圣拳由文场和武场组成,以文场统领武场,以文促武,以武助文,文到武成,文武功法各有完整独立的修炼体系,二者融会贯通,合二为一。
该拳法于1983年国家体委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南旺镇宋庄村挖掘整理,并列为重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项目,由于历史上该拳法名称众多,传承地域很广,为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南旺镇宋庄五步架宋氏传承人宋如一先生,在经国家体委和有关部门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村五步架杜家传承人杜学颜先生同意后,正式将该拳法定名为“文圣拳”。文圣拳在汶上县南旺镇宋庄宋传平、宋如一、宋连洪祖孙三代传承人和其代表性弟子王安林、杨承华、宋国旗、宋印芝、宋连喜、宋连臣、贺玉秋等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辛努力,,使文圣拳得到了很大发展,威名享誉海内外,为文圣拳的弘扬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09年9月,文圣拳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世纪八十年代,称为“山东四大名拳”,后被誉称“中华历史名拳”。
文圣拳早期传承,由祖师刘奉天和其弟子传承八方。刘奉天有八大弟子,郜云龙、郭图元、陈南兴、张照祥、姬易学、刘兴邦、邱执奉、王国清,统称“八卦真人”,分九宫八卦,四正四隅,传承天下。历史上各卦支文武功法在民间传承,地域辽阔,有庞大的体系,习练人数众多,相互融合,异彩纷呈,影响深远。由于历史上民间宗教的原因,该拳法只能在民间隐秘传承,入门者规矩要求甚严,秘不外传,多以家传为主,各家传承有序,外传习练者多传以武功见长,然历史上本门上乘文功法成就者颇多。清朝时期众多习练者历经清政府残酷镇压和迫害,主要传承人多因“民间宗教案”蒙难或发配边疆不毛之地,各地门徒隐秘民间或流落他方。清康熙中叶,由离卦之主郜云龙之后人的女儿嫁到了山东省冠县杨家,“杨郜氏”将家传文圣功文武功法全部传于其子杨四海,杨四海又传其高徒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黄垓乡井庄杜恒信。此后,杜恒信先师将文圣功法进一步发扬光大,传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名震天下,特别在济宁古运河两岸威名远扬,传承很广,习练人数众多,一度达到“南京到北京都是杜家兵”的鼎盛时期。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