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接上期)
四、神宜内敛
这是练太极拳更为重要的准则。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标志,就是要求机体在精神、意识上的修炼。也就是说,太极拳更着重于内在的修为。《十三势歌诀》中说:“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以上所讲的可以归纳为三点。
1.练拳时必须存心,用意;
2.注重腰的重要性(主宰于腰)和腹内松净(气沉丹田);
3.尾闾中正和顶头悬的关系。
练太极拳讲究“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和“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说明练太极拳时,精神必须内敛,与运动之肢体合而为一。方能感觉敏锐,举动轻灵。
为什么练太极拳纯以意行?因为意念是任何一项学问的最高境界。我们常说,练太极拳一定要求达到“圆活”。但大多数练太极拳的人,对于圆活的理解都有偏颇的一面。在太极拳的修为中,圆活绝不是限于外形(即拳架),更为重要的是“意念和神韵”。
清代著名词学家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说:“词中转折宜圆。笔圆,下乘也。意圆,中乘也。神圆,上乘也。”
练太极拳也应是这样。形圆,仅是学拳的初始阶段,但也不是三、五年能达到的。意圆就难多了,这个阶段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我将这两个阶段譬喻为“升堂、人室”。能练到神圆的,则应是凤毛麟角。
圆活的评判标准,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2.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立如平准,活如车轮。
3.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这三个境界是练太极拳必须跨越的,否则就无法谈及圆活。
我在这里谈的是圆活,但“神宜内敛”应包括更多的方面。如阴阳的消长和变化(即虚实的变化),动静的变化。
神宜内敛的概念包括精神与意念。朱熹认为“意者,心之所发也”。苟子在《天论》中说:“形具而神生。”《稽康·琴赋序》中说:“导养神气,宜利情志。”
神宜内敛不仅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更要求“抱元守一”。《老子·道德经》中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至人抱一为天下式。”“一”的含义为“守道”,意谓“抱守本真,不为物欲所惑”。
神宜内敛的整体应包括:
格物 即避免外界物质的干扰和引诱;
致知 即专心地研究学问,这里指太极拳;
诚意 即心无旁鹜,全神贯注;
正心 专心致志,心平气和。
我用资质、悟性和意识表示神宜内敛。
意识《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诚,见至贤之各物,则谓之神。”简单地说,就是精神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先天性,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这是人先天的本能。
资质 指人的天资和禀赋。《汉书·董仲舒传》:“又有能致之贤。”意思说董仲舒具有能研究学问的贤能。《汉书·刘向传》“资质淑茂,道术通明”也是这个道理。资质也是天生的,我在这里讲的是个体的体质和能接受的能力,它是因人而异的。
悟性 指人对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