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当一名大力士与一位武术家比试,会有什么结果?”答案毫无悬念,比力气的话,势必大力士胜,如若进行搏击比赛,大都会是武术家赢。这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双方都是习武者,那就要看谁的功夫好,谁的技法娴熟,用得巧妙,显然并非靠力气大小决定输赢。那么在实战中是否存在“四两拨千斤”呢?以下笔者将进行详细论证。
一、古谱依据
古拳谱《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黏连随不丢顶。”文中的“四两拨千斤”形容以智取胜,这作为以小博大的代名词已经被大家广泛认可。但在武术实战中能否实际应用,却遭到不少武术名家的质疑,他们认为:“只有有了千斤以上的力量才能在适时之机化动四两拨千斤,如果没有千斤以上的本力,只用四两力去拨动千斤是不可能的。”还有人补充:“比如小孩练武术很熟练了,若与大人比试,大人即使不会武术,凭力气也可以制服小孩。这是‘一力降十会易,以巧破千斤难’。”实际上,小孩习武,筋骨嫩,外形动作容易做到位,对于拳的内在精义还不能理解,一旦成熟了,便能胜任与力大于己者较量的任务。这些判断在实证科学的范畴下是无可争议的。物理实验证明,在水平桌面上,两组砝码用绳连接,在桌子两侧下坠,形成二力相抗,重量大的将重量小的拉动。同理,二力相向对顶,力大者推动力小方。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古谱常常把推手也称为打手,综合《打手歌》全文的含意,古文非常准确地表明了当对方用巨大的力量打来时,我只需用很小的力即可拨动他。对照实战我认为此论并非虚构,只要合乎文中要求,完全客观可行。应该留意的是“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后面做了补充的句子:“引进落空合即出,沾黏连随不丢顶。”看谱要联系全文,否则,会产生断章取义的错觉,给人们造成误解,以致会认为没有任何前提条件就可以“四两拨千斤”。全文才是“打手”完整的写真,它形象地描述了“四两拨千斤”具体过程。加上文首两句“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整个六句话的含意是:当人们掌握了太极的功夫,认真地用掤、捋、挤、按的劲法和“沾、黏、连、随”的身法,在推手过程中,通过在接触中感觉对方力的情况,将自己身体上下协调配合好,根据彼力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劲,当彼力进来时不顶劲又不脱开,如此“黏”着对方同步进退。由于双方接触部位没有空隙,他力就发不出来,无法脱手,就不能出击。我保持在这种状态下与他周旋,他便对我无能为力。因而,任凭对方用巨大的力进犯,我都能顺其势,将他引进,运用太极劲法,我用微小的劲即可拨动他侵来的巨大的力,导致他推空,进而身体失去平衡,此时我再由化变发,当发出的劲与彼失重欲跌的方向一致时(俗称“打合了”)即可将对方放出。
为了确定“四两拨千斤”原意的准确无误,我们还可以从古文的修辞和语法入手,进行判断。古文没有现代形式的标点符号,只有句读点,因此在《打手歌》中的“掤捋挤按”每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