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四两拨千斤”,最初见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打手歌”。其中有:“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句。
这里的“四两”与“千斤”,不是数学中的量词。也就是说,不是过去十六两为一斤的“四两”和“千斤”。更不是现在的500克为一市斤的“125克”。岂能有125克拨动500000克(千斤)之理!
“四两”与“千斤”是个哲学概念,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而备之,强而避之”,以柔克刚,彼与己相对立的敌我关系。
太极拳注重轻虚,即避重之意,若练至神妙时,对手虽以巨力来打,略微牵动,确能以“四两”拨“千斤”的。因彼力大而背,我力小而顺,以顺黏背,对手即失其灵活,当彼用真力时,方向不能改变,我即以彼力之方向而引进,彼自然要落空。这当然必须掌握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等技巧后,方可拨动“千斤”。孙禄堂先生(1860—1933)说:“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已从人,先要得机得势”(见《太极拳学》)。“四两”如能拨动“千斤”,“四两”便是胜利者,反之,就被“千斤”击倒。因此,“四两”与“千斤”是“利人”与“制于人”的艺术。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四两”与“千斤”是“诡道”。彼己都将“诡”隐于内而不显形于外。“四两”者,想方设法将对手的“千斤”引发出来,就得设“陷阱”,使之进入我的“埋伏”之中。这就是“引进落空”之名句。如果对方已察出这是所设的“圈套”就不会轻举妄动。“千斤”发不出,“四两”就无法施展。
太极拳是高层次的心理战术。古代曾把武术称作“角抵”,比武为“角逐”。因此,太极拳是“勾心斗角”的拳术。
前辈武术家有“出手见红”之说,其意为在交手时,只须口中“哈”的一声,对手的双脚就会离开地面,如同抛物一样将他跌出丈外。是顺其势,借其力,是在其粘劲、听劲、懂劲、化劲之后而发劲的,这种劲称为“凌空劲”。这是太极拳练到了最高的境界时,方可运用自如的。相传人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1799-1872)最擅长此劲,昔日京西有富翁张某,庄宅如城,其人好武,且有护院保镖数十人。张慕广平杨露禅之大名,托友人武某往聘。张见杨身材瘦小,衣着朴素,貌不惊人,而心轻之。执礼不恭,设宴不丰。杨知其意,遂自斟自饮,略不旁顾。张不悦曰,常闻武兄言先生盛名,但不知太极拳能否打人?杨说有三种人不可打。张问有何三种人?杨答:“钢铸者,铁打者,木做者,此外无足论。”张曰:“敞舍镖师有三十余人,为首者刘镖师,力能举五百斤,可与比试吗?”杨答:“无妨。”及起度,刘发拳似猛虎,拳声如风。临近,杨以右手引其落空,以左手发劲,刘腾空跌出三丈之外。张拍掌笑曰:“真神技也。”遂使厨师重新换满盛宴,恭敬如师(见《太极拳释义》)。
刘镖师虽然力大,但不能取胜,原因是不知“懂劲”,不知“四两”的真正意义。只知“千斤”去打人,哪里会取胜呢!
较技者,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