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中国武术历史发展繁荣时期的变异——内家拳法的产生
为了说明中国内家拳的产生和存在,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根据中国武术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武术是人类适应生存竞争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沿着自身的规律不断向前发展。
武术起源于远古祖先的生产活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分别得到新的发展。到夏商周时期,武术与生产劳动逐步分离,与军事、教育、礼仪等社会活动结合,形成了古代武术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遽变革,诸侯争战激烈,短、长兵器的使用以及民间武术的兴起,使武术的社会功能全方位、多方面发展,武术的竞技性、表演性、娱乐性及健身性等社会功能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古代武术在这一时期初步兴盛。到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这几个朝代,武术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其标志是出现了有兵器的套路出现,对抗性的“手搏”、“角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徒手和器械项目内容进一步丰富。南北朝,民族融合小,骑射武艺受到空前重视。唐代实行“武举制”,促进了社会的习武活动,少林拳法发展到了成熟时期。宋元时期,军旅武术进一步规范化,设有武术教头,民间武术社团兴起,习武卖艺蓬勃发展。同时,“露台争交”的出现,“手排”、“角力”也得到发展。这个时期,武术初步形成体系,从军事中相对独立出来,沿着自身的规律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武术得到大发展,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繁荣时期。一般来说,中国武术外家类的拳术,到了明代,发展达到了高峰期。其一是有武术专著问世。其二是流派林立。戚继光著《纪效新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各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温家七十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虽各有所长,然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全,无有不胜。”其三,军旅武术与民间武术紧密结合,武术在抗倭斗争中获得发展。其四,武术套路的成熟和传授。其五,对抗性的手搏、角力竞技活动普遍,并产生所谓“绝技”。其六,军旅武术中已经引入了热兵器的使用。戚继光在抗倭和戍边时,引进和使用了火炮。其七,秘密宗教兴起,教会中出现了拳社、刀会等等武术组织,促进了武术在民间的发展。其八,保镖行业兴起,出现了以武术为职业的保镖和镖师。这些充分说明了武术至明代已经发展到了极盛时期。(清代《武术略》)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章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意思是说,事物发展到了极盛会走向反面。因为,不符合“道”了。不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