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运动走进体育课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武术运动注重于内外兼修,具有壮内强外的效果,一招一式都具有攻防含义,若长期坚持系统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武术教学对学生能产生多方面的德育影响。“习武先习德”,武术练习历来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教、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传统武术必须首先练好基本功。传统武术的基本功有二:一个是桩功,一个是轻功。不练轻功身法不灵,不练桩功身若浮萍。所以无论任何一门传统功夫,都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这里所说的轻功是指广义的轻功,不是小说中或影视作品中那种“漫天飞舞”的轻功。轻功有个“十六字诀”,其诀云:“跑跳走伏,蹿跃翻滚,攀缘勾挂,提纵游贴。”桩功也有一个“十六字诀”,其诀云:“提沉含拔,松静有无,整调三弓,曲挺中抱。”桩功的十六字诀是站桩必须掌握的要领。本文着重对桩功进行介绍。
马步桩,是长拳的桩功,主要是练腿功的扎实与屈腿的平衡;夹马桩,是马上功夫的桩功,古时骑兵骑马打仗需要两膝内合,人马合成一体,只有这样马上功夫才能施展,如人马不成一体便无法施展功夫;三才桩,是形意拳,练的是三才、三节之妙;混元桩,原本是道家功夫,但现在各家功夫均有借鉴。混元桩当然是练混元一炁(气)。不同的桩功有不同的功用,不同的功用又有不同的身法要求。
因为有很多门派功夫都练混元桩,因此这里主要谈谈混元桩。站混元桩的目的是为了练好混元一炁。混元一炁并不是玄学,它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这个物质条件就是身法。以内家拳而言,它的身法要求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武禹襄祖师对此具体规定了几条“身法”,即“含胸,拔背,护肫,裹裆,提顶,腾挪,闪战”。而形意拳则有“八字诀”,即“顶扣圆敏,抱垂曲挺”。其实两者的身法要求大致相同,两者的目的都是练混元一炁。练内家拳的桩功如果不按照内家拳的身法要求便不可能练出混元功,只有根据内家拳的身法要求改造人体的结构形态才能练好内家拳的混元功。
正常人的身体形态是挺胸吸腹、填背耸肩的后天之态,内家拳的身法要求则是含胸拔背、提顶吊裆、四肢微曲的先天状态,即婴儿时期的人体形态。一个人站混元桩,首先要还原婴儿状态,这就必须经过一个“矫枉过正”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易筋易骨的阶段。初站混元桩者其身体必然僵、直、散、乱,只有经过一个非常艰苦的矫枉过正的锻炼时期,才能还原婴儿的先天状态,这就是站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究竟如何站桩?各家要求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内家拳的混元桩就是要根据“十六字诀”的要求逐渐提高。
提沉含拔:这四个字是内家拳身法的总纲。
提就是提起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