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接上期)
二十、儒家道德伦理的缺陷
儒家的道德之根是三纲五常,其中的宗旨是把父子君臣关系命之为绝对化的天理,其弊端是亲亲相隐。因此,其伦理必然是维护腐败。儒家道德是以绝对化的孝亲伦理为圆心,通过类比式的圈圈放大,由家而国,为专制提供法理,遏制人的自由意志。但是儒家对如何处理社群关系的某些揭示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如何正确地认识儒家学说,孙氏武学为此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视角和途径。孙氏武学认为,人之性德的根本是自我意志的实现——所谓“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和自由意志的彰显——“活得精神十足”,而不是三纲五常。这是孙氏武学与儒家学说在根本处的分歧。孙禄堂先生非常巧妙、悄无声息地在儒家学说的根本处进行了根本性的修正。孙禄堂先生对儒家如此,对武学也是如此——旧瓶装新酒,在充分给足前人面子的前提下修正前人的学术。孙禄堂先生作为那个时代的人,他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具有策略性的,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今天的人们,则应当建设学术间对话与学术间批判的健康环境。中国人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或阿谀奉承,或口诛笔伐甚至造谣辱骂,唯缺少理性的批判精神。如何认识儒家道德?我认为,既要读邓晓芒的书,也要读安乐哲的书,更要学习体悟孙氏武学。
二十一、万殊一体,何需藩篱
早在八十多年前,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外家之别”一文中指出:“今之谈拳术者,每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又云:“善养浩然之气者即为内家。”也就是说,拳术只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而合理与否的标准就是能否善养浩然之气。除此之外,拳术并无区分。所以在孙氏武学体系中既有类似于当代散打训练的一拳一腿的基础技术,也有形意、太极、八卦这类将哲理性赋予拳艺的高级技术,形虽万殊,实为一体。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孙禄堂先生这一武学思想和武学体系并没有被中国武术界很好的继承下来。武学的发展向着相反的方向蔓延。其表现是,站在潮头的武术名家们忙于各建藩篱,自我标榜,把武学这门学术演变成了千百个相互贬低的宗派,于是学术倒退了,技术退化了,而“大师”、“宗师”们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讹传,捏造故事、杜撰谎言、歪曲事实,今天造个碑,明天立个谱,盗名欺世。如此发展下去,中国武术将走向何方?将如何与这个时代的先进体育文化并行相容?所以,在我们感叹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不仅在世界上大行其道,而且在武术圣地的中国也能大行其道时,我们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都做了什么?!
武学是一门艺术,更是学术,不同的拳派,自然是风格多种,技术上各有擅长,但是其道理一定是互通的。对此,孙禄堂先生早已揭示。前贤的思想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破除藩篱,把武术从宗派还原于学术,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十二、学习、创造、实现——摒除武术文化中的奴性
孙禄堂先生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