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张长念
王煦元先生指出:“文化传统所显示的文化理念,透过文化教养、文化陶冶,于是逐渐浸润到民族的生命内在而形成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精神除了表现在民族个体生活与行为之外,文学、艺术作品最足以表现这一精神特质。”吹弹得极妙可称音乐艺术、勾画得极美可称绘画艺术,武术之技击艺术因近代以前的实用性和近代以来的体育化而素为人们所忽略,然技击的极精又何尝不是武打的艺术呢,否则又何来武艺之谈(龚鹏程先生甚至有《武艺丛谈》一书)?如太极拳诚为中国文化中最有艺术性的代表之一,那么,我们便可接王煦元先生之言说:“……如太极拳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特质的表现则尤为如此。”
一、太极拳体现了中国文化遵循之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说:“中国思想中最高的概念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思想与情感两方面的原动力似乎也是道……,万事万物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作为一个生活在内陆环境的族群,世代以农耕立身立国,“靠天吃饭”、古老智慧的华夏人很早就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应该破坏自己的家园,人类应与自然合为一体,与万物生灵相依相存。此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天人合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但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则是由北宋名哲张载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协调。而“最高最广意义的天人合一就是主体融入客体,或者客体融入主体,坚持根本同一,泯除一切显著差别,从而达到个人与宇宙不二的状态。”孕育成长于华夏文化沃土中的太极拳处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这一至高之道:人身本为一“小太极”,自然为一“大太极”,人的“小太极”需融入到自然这个“大太极”中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人处天地之间,天、地、人乃宇宙“三才”,“三才”合一,方为天下。没有人,天地的存在便没有了价值,没有天地,人则无处安身、无法存在。练太极拳有“内三合”、“外三合”之说,“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和,气与力合”,“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而最重要的是最外面的一个“三合”,即人与天、地相合,“上则虚灵顶劲直指天穹、下则脚踩涌泉接通地心,中则尾闾中正、气沉丹田、松腰松胯维持重心。”虚灵顶劲,顶天立地,气沉丹田,扎根入地,借天地之力,采天地能量,融天地精华,方为入道;否则,专注于飘忽皮囊,孤立于天地之外,则断无境界可入,无成就可言。
在中国哲学思想中,天地即为自然。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体现在与之相合,借力于天地,更体现在效法天地,即“道法自然”,向天地学习规律,从自然汲取智慧。此道在太极拳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太极拳效法天地之“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实际上,不仅“天“圆,且“天”下之“地”也是圆的;不仅地是圆的,且宇宙中的所有星球都是圆的;不仅本身是圆的,且运行的路线也是圆的。只有如此方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