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古城潍县(今潍坊),流传着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拳种――四通捶拳,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此拳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至今潍坊较有影响的传统武术拳种。四通捶拳相传是清嘉庆年间山东黄县人冯立望老师所传,冯师在陕西做事多年,因年老想回老家,路过潍县断了盘费,落难此地,被当地的大户西关边家掌柜边相亭救助。冯师感其恩,以传授四通捶拳术相报,边家历来本好武,从此四通捶拳落地生根于潍县边家,世代自家传练,所以称“边家捶”。
潍坊四通捶拳,风格独特,是一种传统的功力拳,又名“贴煞卧斗功”。那么何为四通捶拳呢?究其拳理是:意与势通,势与法通,法与气通,气与力通;它是以意与势、势与法、法与气、气与力各个相通为主体,五者相互融会贯通,溶渗拳术表里,内外相辅相成,完整合一。四通捶拳习之纯熟,使意、势、法、气、力融合一体,可使习拳者达到意随、势连、法变、气沉、力整的目的,获益拳法所具有的健体强身,技击实战的功效;其主要特点是:九攻一守、贴身靠打,快、准、狠。
四通捶拳讲究实用,没有花架,在功法和套路习练中,充分得到印证,技击中没有腾空跳跃,高腿技法,讲究出腿不过肋,步实马稳,落地生根,震脚重如泰山,肘法、拳法独摄威力,上、中、下三盘连击,浑身八捶使力,出招快,取人体要害部位准,捶法猛,具透墙穿壁之势。四通捶拳谱云:“上打太阳咽喉双腮,中打心口两肋气海,下打裆部膝盖腿骨”;四通捶拳讲究九攻一守,贴身靠打,先打后靠,将人发出,以攻为主,防守为辅,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拳语日:“接手进击贴身靠,一靠不中连下手,此手不破还有法,直到对手地下趴”。戚继光所云:“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
桩法主要有:五平四靠桩、软步桩、靠桩功、静桩功等;步法有:上箭步、扣锁步、斜卧步、弓蹬步等;脚法有:搓、豁、巧、蹬、跺等;手法有:击、撞、探、崩、捎、横等;肘法有:剪、铡、捣、压、绞等;,劲力讲究寸劲、对拉劲、扭裹劲、下沉劲、借劲打劲等。进攻时遇弱踏里门,逢强走偏门。
四通捶拳朴实无华,震脚发力,气势猛烈,既可单练,也可对练,最大的特点是见手拆手,前手破后手,一手连多手,进步贴身靠,总的说,拳路里每一个招式的破法,都体现出技击实战。演练时内外并练,练法既是用法,要扣胸窝气,步法沉稳,动作刚劲有力,以气催力,做到“练时无人似有人,战时有人似无人”,即是前面所讲的拳理“意与势通,势与法通,法与气通,气与力通”;要有“面恨威严胆气足”的胆量和“眉扬眼锐精气神”的气势。
四通捶拳的对练和群练,都是有利于培养敏捷的思维和用招判断力,以及空间的距离、发力点,达到从无招到有招,有招到无招的技击过程中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通捶拳重技击,在于它的进攻贴身靠打,上、中、下三盘都备攻防,遇到敌人“后手变先手,先手变强手”,主张连手攻击,一气呵成,不容敌方有喘息的机会。特别是考虑在群战中的四面接招、八方迎敌,套路中的“打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