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永春白鹤拳蜚声海内外,是一个兼具技击价值和健身作用的优秀拳种。2008年6月,五祖拳(太祖、达尊、行者、罗汉、白鹤)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如今,白鹤拳走出国门,在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拳馆和传人,习拳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国,白鹤拳文化广泛传播。
一、永春白鹤拳技法
永春白鹤拳自清初创始形成,三百多年来,不断发展、传播,衍化变革,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有多种拳谱传世。白鹤拳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种拳法;有铁砂包、插沙功、竹把功、水缸功、铁板桥、白鹤铁喉功、铁肚功、鹤椿功等软硬功法;有七步三战、七步节力、十三步摇、十三太保、小千字打、大千字打、双千拳法、穿心中拳、小四门、大四门、四门踢斗、白鹤献爪、白鹤展翅、螳螂照日、猛虎擒猪、美女梳妆、青蛇拦路、小八分手、大八分手等数十种套路;有刀、枪、剑、棍、大刀、朴刀、铁钯、铁尺、钩镰枪、鹤翅双刀、双锏等十几种器械套路;有五技对盘、孩儿抱、白鹤搭桥、白鹤补甲、老鹤披仙、翻江闹海、仙童贺寿、单刀进枪、双刀进棍、铁钯破大刀、单剑破方天戟等十几种徒手和器械对练套路;还有舞狮(醒狮)、斗狮(刣狮)等南派舞狮表演活动。永春白鹤拳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形式,并传承大量中医治疗、保健药方的传统民间武术。
永春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取象于名,寓法其中,拳诀易于记诵,易于领悟,易于习练;白鹤拳套路动静有法,虚实分明,快慢相间,起伏有序,脉络贯通,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形神兼备,轻盈灵巧,潇洒飘逸,弹抖劲力足,技手变化多。白鹤拳讲究“内外合一”,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以气催力,吐气生威,攻防并重;运手务柔,着手须刚,讲究“子午虚实,吞吐浮沉,刚柔缓急,后发先至”。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巧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饱满刚劲。 在多年的发展中,永春白鹤拳还衍生出飞鹤拳、鸣鹤拳、食鹤拳、独脚鹤、长技鹤、咏春拳等分支流派,并演变为日本空手道刚柔流,享誉世界。白鹤拳现支分派衍,花繁叶茂,虽各自开宗垂统,然皆情结祖庭。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海内外鹤友,或组团或个人,纷纷到永春寻根访祖,交流技艺,以拳会友:作为永春白鹤拳发源地,永春五里街镇也为继承发展、弘扬白鹤拳文化努力,现已在大羽村建设白鹤拳史馆、演武场碑林,为鹤友交流提供平台,这将大大促进白鹤拳文化的传扬。
二、永春白鹤拳的发源
白鹤拳是在清初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福建省福宁州(今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女儿方七娘所创。明末遗民方种,原籍浙江省处州府丽水县,为避时乱,南迁福建省福宁州北门外居住。方种“家富,为人侠气,性好武艺,广交天下豪杰,凡所闻贯精高手明师,多从学之,朝夕勤习,无法不通,遂乃有心手灵机变化之神功”。时方种年已六旬,妻室早亡,“无有传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