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传统武术要走向世界,战略上应选容易在海外普及的拳术开路。根据调查,新世纪青少年喜爱节奏明快和可以交手较量的拳术。因此,要挑选的拳种第一要快速,第二要周全。咏春拳与截拳道是最佳拍档,是快速而周全的梦幻组合。
中国人是手指灵活的民族,是以手代剑的民族。剑是短兵器,是手臂的延长。戚继光强调短兵器的特点,就是有利于快速切人进攻。传统武术大多数是以手为主体的近身攻取,就是因为手指灵活,这是中华民族独创的。
李小龙1964年在美国加州举行的国际空手道大赛中,表演了咏春拳的蔽目黐手(推手),第一次公开中国功夫的奥秘,轰动了美国空手道界。这种看不到对方的对打,说明了快速的近打已不能只靠视觉,还要靠触觉,因此很快就被西方人接受了。
咏春拳左右开弓,连消带打,只限于近身快攻的阵地战。因此,李小龙1965年在香港期间提出了运动战的新武术,后来称为截拳道。
截拳道是一种运动战的步法移动模式,快速移步,快速后撤,猛冲突袭,并可从任意角度发动攻击。李小龙强调:“移动的艺术是实战格斗术的精华。”
截拳道强调实战,经典姿势是主攻手与主攻脚必须距离对方目标最近,因为它们都是最有力的进攻武器,所以要置于最前方。
主攻手脚置前是强调快速攻击,置后是强调重力攻击。球类运动、短兵作战,任何运动生物力学的动作技术都是同一规律。
截拳道强调快速攻击,并不强调重力击倒,因此必然讲究切入,近身连续攻击,自然就可以与咏春阵地战接轨。例如截拳道间接渐进法,就是要使咏春拳达到动态黐手(推手)效果的一道桥梁,它要比传统静态黐手(推手)更具威力。李小龙弟子拉利·赫箫写了一本关于截拳道进入阵地战的书,不但有咏春拳的打法,还有各种拿锁摔跌法。
截拳道主攻手和脚置于最前方好比长短兵器,可以用俞大猷的“长兵短用”和“短兵长用”变化无穷来形容,又可以用戚继光的“上下周全,无有不胜”来形容。咏春拳两只手的双刀短兵可以左右开弓、连消带打和以多胜少。阵地战与运动战各有所长,互相结合形成“周全”整体的两个侧面。因此它的相辅相成更为符合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咏春拳和截拳道的结合是“兼容并蓄,直道而行”。直行动物具有同一特点,都强调“最简单直接最实用,最快速准确最有效”的原则,都是要用简单直接的最少动作,取得最有实效的结果和速度。
1998年中国武协为纪念四十周年出版的《中华武术图典》中有咏春拳和截拳道,它们都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要求,并将两者合称“咏春截拳道”。
咏春截拳道符合快速和周全的要求,也符合戚继光《拳经》的常山蛇阵法“上下周全,无有不胜”和可以连续攻击的“势势相承,变化无穷”。
文化的多样性、交融性,是文化得以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在新世纪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流和融合,将是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东西方格斗文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