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夫吾之大道,大鸿拳也。粤稽吾道之始,隋人鸿仙创之。鸿仙者善察之,喜观抵羊、斗鸡及各动物行动也,乐于仿戏,戏中得之,悟出此大道也。
吾拳之道,仿生而得也,具羊、鸿、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也。它拳势威猛,变化多端,刚劲有力,朴实浑厚,脚步扎实。讲究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马步平肩,切势气门关,心意相合,意气为一也。风格独特,自成体系,乃我国武苑中一奇葩也。
吾拳之道,有五种功法,谓之干、湿、内、气、硬,徒手单练套路有六步架、二步架、“8”字步拳,徒手对练有靠臂捶、长打捶、十二捶、十四捶、十八捶、外扒眉等,兵器对练套路有盘龙棍、双刀枪、单刀枪、白手夺枪、白手夺刀、大梢子对枪、三节棍对枪、四节子镗对枪、六进单刀、双锏对枪、滚肚枪、一百单八枪等,功法有用过气法、临敌应计法、老嫩救活法、百步捶法和定身法等。
吾拳之道,唐之初,吐纳、导引、架苗于一体也,练法模式初定,谓之“天罡拳”也。天罡者,练法步骤有六也:一者平气架,二者气推力,第三气排丹田,四为混用力,五者闭气练,六者浑元气练是也。野鸡林人刘凤拐,按步别类传授之。唐之末,赵二君者称其为“六步架”也。六步架六六架也,六六架者无极阳,六六三十六生阴为太极。后天八卦合成九宫,八九七十二啃捶,是八风旋功。(其中内有口诀丹田、命门、会阴三穴,共合一百零八。)架子名六六架,先天纯阳,后天八九七十二为阴,运用全身。
宋易名为“黑虎拳”是也,乃在黄河、江淮下游广传也。练此拳的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之人,以纪念鸿仙,取其姓氏,又兼其拳起势“拧腰三晃膀”之后之定势者如飞鸿展翅,故将其拳命名为“大鸿拳”是也,亦谓之为“三晃膀”也。三晃膀,一晃无极静,二晃太极动,三晃混合气,水火既济,气存丹田。架子好学气难调,五运六气是根苗,能知三三并九窍,海底能把明月捞。元明继称“大鸿拳”也。
明之未有道姑者,称“玄女”也,化缘于山东菏泽西北李庄。道姑见庄主之子李先明天性哑,用点穴之法将其治愈。李家报恩将其留下敬孝。道姑常趁夙星寂夜带李先明到村东河洼地处授之“大鸿拳”也。李先明拳艺速进,功夫显赫一时。后来者为纪念这段传艺佳话,将李庄更名为哑吧洼,延名至今也。
清之初,李先明将其艺传于九友,郭、皋、王、邱、陈、屈、张、杨、刘是也。九友功成后,令其各占一方,广为授艺也。李拿起铁锅举起猛摔之,正巧裂为八瓣也,令其各拾一瓣,剩下的锅脐由刘拾起,按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传道,而刘占中央也,并令其中央指挥八方也。皋占离方,即归德府一带也,他所传授的“大鸿拳”谓之为“离门道”也。
皋,归德府苇子坑人也,武艺精湛,无可伦比也。康熙年间乃为御林军,军中遭人暗算处以极刑,卒年五十一岁也。皋生前传“大鸿拳”于河北深县人晋,晋又传于安徽六安县人申,申又传河北灵寿县任,任又传山东省临青州李北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