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呼吸在武术运动中作用甚大。一种套路是否能够飘然稳沉,主要取决于呼吸。息均气定,心中有数。若呼吸不调,体内机能混乱,气血不畅,肌肉紧僵,一路拳下来努气筋暴,于健强身体无益。
近来,《武当》连刊马雷石老师的《秘传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精解》,其中多处都有呼吸引导之法。例如"手起时为吸气,意念引气从下丹田经会阴--长强穴--命门--夹脊--玉枕穴--百会穴。同时百会上提,目视上方,落手时为呼气……膻中至气人下丹田"。马雷石先生还称此为小周天能全身贯气。笔者对此颇有异义,希望通过此文能求教于马雷石先生。
任何一种拳法在开始演练时都要求调整呼吸,松周身,行拳之时杂念全弃,万虑归一,专注于拳、脚、身法上,如此神不外驰,精气不散。所以每行拳完毕虽有微汗渗出,但却有周身舒适,全身轻盈之感,头脑清晰,反应敏捷。如果在行拳过程中不是静心调息,而盲目以呼吸配合意念上行下落,必会牵制思维,影响神气的聚敛,多会出现胸闷气短、头痛等反应,也影响意的发挥,不能忘身取形,动作亦可能上下不随,左右不二力,不能相争(即影响动作的配合)则拙力现,气机滞而意断神停,就不能达到周身一家的效果,整体力量难以发挥,心意拳之六合也就无从体现了,也与文中所引拳谱:"抱六合,无散乱,气行全身得自然"相悖了。所以呼吸为至要,调息在自然,如强加引导还能自然吗?如此怎能畅血液,舒筋肉,全身得自然?
在《形意拳谱》中有"呼吸合道"一章,言共有三节道理:初级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意注丹田,谓之息调;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臭,谓之胎息。总观此三节,实为三丰祖师凝神调息、调息凝神的应用,其中一节道理言调息之功: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亦有双重道理,有形于外一指存在鼻息,二指言呼吸可配合动作,例如出手为呼,收手为吸,起手为呼,落手为吸,但二者的前提即指呼吸任其自然,非要引导。至于二节、三节,则是进入神凝气穴的境界,决非苦苦导引所能望其项背者。
还要补充一点的是,关于一节道理有形于外之说。对于以自然调息为度且套路熟练者,在行拳时都会产生一种收放,即术语所指的鼓荡,与呼吸是相配合的,手心脚心亦有反应,站桩则更为明显。
"精解"一文中又言:"此两掌上钻,出手发力为阳,皆用内劲配合呼吸"。但内劲又为何物?据经典所言,内劲是一种本能之力,它出于自然,发动时如蛇惊,似火烧身,又若虎扑。王芗斋先生曾于站桩歌要言中说:"神动似山飞,运力如海溢,一触即爆发,炸力无断续",如是这种力道,何以规定何时用呼,何时用吸?我们能做的仅仅是任其自然相合而已。
再从中医角度来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