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李荣玉,早年习过形意拳、少林拳。1974年,在大成拳名家关维林先生(姚宗勋的弟子)指导下练习大成拳。之后又先后接受过张鸿诚、金启庄、崔有成、王斌魁、姚宗勋等多位大成拳(意拳)名家的指导。1980年,在王...[详细]
形意拳的诸多拳论谱诀,都是历经数代人在实践中作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验证理论的反复研炼总结的硕果。做出总结而留以文字者,他们都精通易理易数,且中医理论等古典哲学及文化素质修养相当的高。而且,由...[详细]
此文是我与韩瑜先生交流时两个人的心得体会。与韩瑜相识是在1997年春天河北深州形意拳国际邀请赛上。那次比赛中,他一人获得大会三块金牌,而我那时还是一位慕名自费前来观看比赛的形意拳爱好者。韩瑜师出名门。他的...[详细]
《太极拳论》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意”“对称”。这两个概念没有真懂,你就不会真正懂得太极拳。 (一)、“意” 《太极拳论》从开头第一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到“上下前后左右皆然”“...[详细]
广西周英南(接上期)三、手法、招式杨式太极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间稍离,掌心稍窝,五个手指基本在一个平面上。(手法说明,《拳书》第7页)关于杨式太极拳的掌,拳家们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说手指自然张开,微曲……;...[详细]
广西周英南杨振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次子,为杨家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宗师5岁从父学拳,后又跟随其兄守中(振铭)一起练拳传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老家河北邯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应邀并调...[详细]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详细]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大成拳的桩功在整个训练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每个大成拳修习者都曾尝试过不同姿势不同角度的桩法,但是大成拳的桩功内涵要求修习者不仅要有其形,而且要会其意。芗老创拳早期...[详细]
三、形意拳两仪论(原文)两仪者,由一气而生,即天地也,亦即阴阳也。独阳则不生,孤阴则不长,阴阳酝酿,而万物化生,此天地自然之理也。人生亦一小天地也;凡四体百骸,一举一动,无一不可以阴阳分之...[详细]
形意拳的诸多拳论谱诀,都是历经数代人在实践中作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验证理论的反复研炼总结的硕果。做出总结而留以文字者,他们都精通易理易数,且中医理论等古典哲学及文化素质修养相当的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