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六合拳是中国的优秀拳种之一,据说源于元末明初由少林寺的僧人许那罗和尚依照日常格斗的各种招式创遍而成。此外,民间流传宋代民族英雄“武圣”岳飞创编六合拳。从北京六合拳的源流来看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值得肯定的是在六合拳的训练过程中格外的强调“六合”。这六合指的是在六合拳演练时人体中的内外三合。分别是指“心、意、气”;“手脚、肘膝、肩胯”内外三者。讲阴、阳、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意、气、力、胆、智协调配合;手、足、肘、膝、肩、胯协调配合。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六合劲,故其拳法取名六合。六合拳是一个既古老而又优秀的拳种,六合拳在技击和健身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北京六合拳发展概述
北京六合拳已成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2月份,宣武区征集非物质文化资料,其中,包括六合拳,六合拳研究会全力以赴参加了此项活动。5月份,被批准为宣武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月份评审结果出来,六合拳被批准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合拳在北京的发展主要有五支,一个是以曹凤岐先生为代表的北京六合拳研究”协会,他们传授六合拳的主要地点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以张国森为代表的六合拳传承人主要在北京青塔地区传拳。李炎荣先生则在右安门地区进行传拳。王祖金是六合拳河北支脉赵瑞的徒弟,他在河北学六合拳后又来北京发展,主要在北京牛街地区传授六合拳。刁凤安是曹凤岐先生的学生,他主要在北京密云地区进行六合拳的教授。
2北京六合拳的传承脉络
下述谱系参照北京市六合拳研究会申报六合拳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这个传承表并不全面,第三代传第四代时并不明晰,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刘德宽(大枪刘,1826--1911年河北沧州人)为北京六合拳始祖。
刘德宽传刘釆臣、赵鑫洲、许禹生、胡金刚(河北保定)。
刘采臣(1862--1939)传马玉清(六合拳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吴子珍(四民武术社第三任社长)、刘清泉(刘采臣之子)、鲍玉藻、沈家桢(后到上海)、黄宣庭(后到香港)、尹如川(后到美国)、李绍强(后到美、英)、杨沫等。
赵鑫洲传万籁声,万籁声后到福建定居传拳。
马玉清(1918--2006)传张旭初(1927--1994)张国森、曹凤歧、马金龙、李炎荣、许弟鹄、刘玉贵;张国森传周之华、赵辉、侯世镛、陈刚、郝建辉;曹凤歧传孟金生、刘强等;李炎荣传张凤英、于会华等。刘玉贵赴瑞士授徒。
吴子珍(1891--1970年)主要弟子有:戴玉斌、松德魁、李清泉、王世勋、李子盛、郭永勋、叶保罗、牛宝贵、藏玉和等;再传弟子有门惠丰、李自强、松秉堃、马青柯等。
刘清泉(刘文海1900--1984年)主要弟子有:刘毓魁(子)、王绍华、高全力、马竹波、王亚瑞、高连仲、孙汝贤等;再传弟子有:刘光裕、刘弘毅、刘大鹏、敖耀录。
刘德宽在保定传胡金刚;胡金刚传杨老文;杨老
...